向京都大學取經
這兩天(9/1-9/2)在日本京都大學參加京大台大研討會,這是第二次舉行,去年是由京都大學校長Prof. Hiroshi Matsumoto 率領九十人代表團來台大召開第一次交流會議。今年則由台大楊泮池校長親自率隊來日本。我六月時,曾特別與國際長及國際處同仁飛來與 Mishima 副校長磋商今年籌備情形,回校後我分配給各院希望每院大約七位教授一道來訪,沒想到各院響應熱烈,總共台大有 121人出席此次會議!大概創下歷史紀錄了。
京都大學成立於 1897,原為京都帝國大學,與台大同時屬於九所帝國大學體系。二戰後,台大更名為台灣大學,京都大學亦同時更名。兩個學校幾乎同期發展,至今,京大有大學部約 13000 名,研究生約 9000 名,規模比台大略小,但教師有 3000 位左右,遠遠高於台大的兩千位教授,更重要是京大有9位教授獲得諾貝爾獎,其中5人為京大畢業生。現校友涵蓋2名菲爾茲獎得主、1名沃爾夫獎得主、3名拉斯克獎得主、日本唯一的Darwin Medal得主、2名日本首相以及4名芥川賞得主。難怪世界大學學術排名:世界第26;亞洲第2; 世界聲望排名第19,皆遠高於台大。雖可謂日本人口多於台灣,京都又曾為首都之故,人文自然薈萃,人才頂尖集中,但其治學、辦學顯然有許多值得學習之處。
就以今早演講的 Prof. Susumu Noda為例,他從 2000年開始發表論文以來,就是以每年平均兩篇 Science 或 Nature 論文的速度,一直深耕至今。這樣的執著與深入,真是令人佩服,是很值得台大思考的例子。他還非常年輕,我特別跟他聊了一下,他就是有興趣專注在解決真正的問題,例如他就是想知道: 我們到底能否將光停在晶片上?(換言之,即將光儲存在晶片上?) 以及,可否在矽晶片上作出高能雷射??等等這種很基本,但無人能回答的問題。不花俏,但很實用、根本的問題!他是想解決問題而做研究,反觀國內有多少研究是為做研究而研究,追求的意義不同,結果當然就有很大差異!
這次各院幾乎都由院長或副院長領軍來交流,我希望各院能多多觀摩學習,並且創造更多未來兩校師生交流機會,我們在校內也已將交換教授、國外合聘教授等規章修訂完成,期待未來透過向京都大學取經,讓台大更為卓越。